升旺来环保网
首页 > 生态保护 > 我国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变化趋势获揭示

我国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变化趋势获揭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湘博、研究员秀等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赵启然和樊胜根,利用全国43万多个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综合考虑了耕作方式差异、作物种类差异等因素,揭示了1993年到2020年我国农户层面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及不平等问题。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食品》。 研究发现,2015年是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转折点,从2015年到2020年,作物生产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水平下降了16%。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分析,稻谷种植、田间管理和化肥生产是作物温室气体排放的三大主要贡献源。从作物来看,贡献最大的是玉米和水稻。 我国不同农业区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种植制度差异很大,除少数农业区在2015—2018年间达到峰值外,大多数农业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在2015年达到峰值。 研究显示,趋势变化背后的主要驱动力包括农田投入、所有其他投入、农业劳动力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包括资本投入。1993—2020年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不平等增加,贡献源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农田投入和所有其他投入贡献了80%的不平等,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逐渐减少,并被劳动力迁移引起的农业劳动力投入差异所取代。随着时间推移,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逐渐减少,表明中国区域间技术均等性不断提高。同时,农业劳动力投入对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不平等的贡献增大。研究认为,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和防止不平等增加,需要优化生产要素投入。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3016-024-01071-1 《中国科学报》 (2024-12-11 第1版 要闻)

标签:

猜你喜欢

cma检测认证 防治荒漠化公约...
近日,易卜拉欣·蒂奥(右)为中方颁发“防治荒漠化公约30周年”纪念牌。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 近日,参会者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的《防治荒漠化公约》大会中国馆...
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 长江水生生物保...
12月4日,在湖北武汉召开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长江十年禁渔和水生生物保护工作,推动加快提升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加快修复长江水域生态。会议...
爱护环境的方法有哪些 铜陵6个绿岛项...
记者日前从安徽省铜陵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6个“绿岛”项目纳入安徽省级“绿岛”项目库。 今年以来,铜陵市强化环境要素保障,环评审批项目185个,...
守护绿水青山 共建美好家园 辽宁开展我陪群...
近日,辽宁省组织政务服务体验员来到大连市金普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连市金普新区数据局),围绕生态环境领域政务服务事项中的“关键小事”...

强力推荐